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思 记者 樊未晨)7月11日至13日,第十二届全国高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研讨会在厦门工学院召开。研讨会以“批判性思维与学科融合的多元路径”为主题,来自南京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。
在主旨报告中,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顾佩华指出,当前AI技术正由弱人工智能(ANI)迈向强人工智能(AGI),未来十年可能迎来关键突破,这将深刻重塑社会结构与工程人才需求,高等教育亟需构建适应AI时代的新型工程教育范式。他强调,工程教育应将“思维力与创新力”的培养置于核心位置,而批判性思维是基础能力。
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、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道蓄表示,当前工程教育新标准呼唤从“知识传授”转向“思维能力培养”,批判性思维应是课程设计的起点。在AI赋能教学中,更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提问意识,引导其在人机协同的学习环境中,成为“主导者”而非“被控制者”。
厦门工学院客座教授、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董毓指出,AI技术正在重构学习方式与认知结构,教育必须正视其可能引发的“思维能力退化”风险。面对生成内容的趋同性与逻辑局限,应在教学中系统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,引导学生形成多元分析视角,提升对信息的理解、判断与反思能力。
该研讨会设置了三个主题各异的平行分论坛,分别聚焦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教学革新、高校课堂中的教学实践,以及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素养提升等方面,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多元路径展开研讨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大牛时代配资-股票配资门户论坛-正规线上配资-股票配资在线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